最后收个尾有人说特斯拉举手投足都有人讨论公共 ID.4 最大劣势是名声(尤其体现在知乎都没人讨论上)我可不太同意(知乎上有没有人讨论和销量体现并不正相关)。
很微妙的两场产物先容
这篇文章是今天早上首发在知乎的一个问题下面的泰半夜写到破晓中间中断哄了三次娃才写完早上起来搜索了一番知乎居然都没有一篇专门的 ID.4 海内首发讨论帖只能找了个最靠近的问题贴进去。
这台车拿来和特斯拉比并不合适这是一台带有传统公共产物逻辑、又带有公共自上而下电气化革新实验的原创作品。
做得最好的三家新造车(你猜我在说谁)正在愁如何出圈像特斯拉 Model 3 一样跨出最初的早期接受者找到更辽阔的普通消费群体用与旗下燃油车接轨价钱一样强调电动车新时代调性打造了一套全新交互与软硬件体验。
现场的另外一台 ID.4 X
设计上高度集成化的纯电驱动
设计上高度集成化的纯电驱动
以后驱设定为出发点在投影面积上尽可能扩大座舱面积从而实现外部与途观短轴相近尺寸情况下内部「One Segment Up」(这也是公共数年前公布 MEB 平台战略与观点车时的说法)到达更高级别空间(之前事情接触过的项目预测是到达途观 L 的内部水平)。
产物设定逻辑上无限迫近现有燃油车价位
产物设定逻辑上无限迫近现有燃油车价位
上来一起亮相的两台 ID.4在公布会的后半段又由两家合资公司的老板各自用不带重样的中文又先容了一遍甚为有趣
产物计划逻辑上沿用此前在 MQB 时代就习用的套路
产物计划逻辑上沿用此前在 MQB 时代就习用的套路
上来用找来的艺术家与走秀来讲整个产物形象与 ID. 作为子品牌的精神没明白意义何在。
成本设定逻辑上有两个可喜的创新点
成本设定逻辑上有两个可喜的创新点
一个是成本目的直接一步接轨燃油车(而不像一般厂商的逻辑是汽油车 —— 插电混 —— 纯电车来盘算成本差值)另一个则是之前在 ID.3 的感想中说过的如何实现成本降低是删 Commodity(零部件)删 Feature(功效)还是保留功效删 Material(材质)?
公共的思路显然是 Commodity 整个重新设计在保留功效的同时集乐成能并降低成本。
ID.4 今天亮相完新感受如下:
这是一个专属于公共与 MEB 的定位与订价
这是一个专属于公共与 MEB 的定位与订价
作为对比的 ID.4 X
不外每回引进公共车型都少不了一番自由发挥的上汽公共这边ID.4 X 就又有一番奇特的风味了仪表台与门板上部强加的仿皮区域还加入了对比色缝线中控扶手上原本 ID.4 与 ID.3 类似裸露在外推在最远端的杯托区域与后方的储物槽被整个调了个位置、而且加上了许多中国人民莫名喜爱的杯托盖板这番「右倾时机主义」的拨乱横竖不知能不能在这两台极为同质化的姊妹车型上给上汽公共带来一些优势。
另有些人则是被高抬高打的特斯拉光环所吸引亦步亦趋学习模拟以纯电性能与智能化网联化等差池称优势换取溢价 却未曾意识到特斯拉的光环之下是从设计之初就埋下的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现在终于有人来了 一台 84 度电555 km 续航四米六长的 SUV 补助后售价不超 25 万空降在拼集过日子的油改电与高抬高打的溢价门路之间的价钱带里拼集过日子朋侪发愤图强上升的空间与高抬高打朋侪幡然悔悟下沉的空间都有被局限住的可能惋惜了这些早起了三四年的朋侪们还是没能在公共之前卡位乐成。
ID.3 欧洲上市的时候我曾经以为海内上 MEB 的时候内饰一定会爆改。
本文关键词:真正,的,狼,来,了,一个,专,属于,公共,与,MEB,kaiyun
本文来源:kaiyun-www.aijiabei88.com